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施策稳大盘
1.健全调度机制
2.强化政策供给
3.狠抓目标落实
(二)聚力攻坚抓项目
1.项目谋划储备量质齐升
2.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显著
3.项目建设提速加力
4.招商引资精准发力
(三)转型升级促融合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2.现代农业基础持续夯实
3.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
(四)深化改革优环境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
3.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五)统筹兼顾保安全
1.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
2.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
3.国防经济融合发展
(六)党建引领强根基
1.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思想建设持续深化
3.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4.作风纪律常抓不懈
二、存在问题
(一)经济持续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二)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瓶颈突出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
(四)营商环境竞争力需持续提升
(五)风险防范化解压力不容忽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在稳定经济运行上聚焦发力
1.强化监测预警
2.狠抓政策落地
3.深挖增长潜力
(二)在扩大有效投资上攻坚突破
1.提速项目建设
2.拓展项目储备
3.激发民间活力
4.创新招商方式
(三)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久久为功
1.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3.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四)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敢闯敢试
1.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3.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五)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守牢底线
1.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
2.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六)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提能砺为
1.强化政治引领
2.提升专业能力
3.锤炼过硬作风
市发改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突破、奋力赶超的重要一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施策稳大盘,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精准调度。
1.健全调度机制。锚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立“周监测、旬分析、月调度、季复盘”工作机制。密切跟踪分析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特别是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关键支撑性指标进行深度研判。上半年,针对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县(市、区)会商,研究制定补短板、强弱项的针对性措施清单X条。
2.强化政策供给。结合国家、省最新政策导向和我市实际,牵头或参与制定出台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X项。重点抓好政策宣传解读和落地见效,建立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组织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督查评估X次,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场主体。
3.狠抓目标落实。将年度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到季度、月度,压实到县区、部门。加强对滞后指标的预警提示和督导帮扶,建立责任倒逼机制。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结构优化、动能增强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可列举:预计GDP增长X%,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二)聚力攻坚抓项目,有效投资支撑有力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抓手,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
1.项目谋划储备量质齐升。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前瞻性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上半年,动态更新市级重大项目储备库,新增入库项目X项,总投资X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X项,占比X%;基础设施项目X项,占比X%;社会民生项目X项,占比X%。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显著提升。
2.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显著。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投向,精准筛选、精心包装项目,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上半年,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X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X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X亿元,支持项目X个(可举例说明重点支持项目类型和领域)。同时,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介发布吸引民间投资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X%。
3.项目建设提速加力。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对纳入省、市重点的项目,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建立重大项目问题协调解决“直通车”制度,上半年召开协调推进会X次,解决要素保障问题X个。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举措,压缩审批时限X%。上半年,全市X个市列重大项目开(复)工X项,开(复)工率X%,累计完成投资X亿元,占年度计划的X%。
4.招商引资精准发力。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组织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招商活动X场,举办市级专题招商推介会X场。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实际到位资金X亿元,同比增长X%。成功引进链主企业X家,配套企业X家。
(三)转型升级促融合,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结合市情举例,如:推动XX装备制造、XX新材料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施技改项目X项,完成投资X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推动X风电基地建设、X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X%,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X%。未来产业布局:积极跟踪研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谋划布局先导产业项目。
2.现代农业基础持续夯实。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半年完成X万亩)。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夏粮再获丰收。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支持XX特色产业集群(如:蔬菜、肉牛、苹果等)做优做强。加快推进XX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X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上半年,新(扩)建规模化种养基地X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增长X%。
3.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如: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如: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文旅融合亮点纷呈:精心打造XX文旅品牌(结合市情),举办XX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上半年,接待游客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亿元,分别增长X%和X%。积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增长点。
(四)深化改革优环境,发展动能有效激发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国内先进水平,迭代升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X%。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开展“服务企业周”“千企调研纾困”等活动,收集解决问题X项。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2.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土地、用能、数据等要素保障机制。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X项。
3.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步伐加快。落实国家和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与XX(周边或对口协作)地区的合作。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X个。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重点抓好产业就业帮扶和社区治理提升,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上半年,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X%。
(五)统筹兼顾保安全,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树牢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有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和流通监管。完成市级储备粮(油)轮换任务,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XX中心粮库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电煤油气运保障协调,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加强油气长输管道、电力设施等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整改隐患X处。
2.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社会领域公共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