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思想认识
二、锚定目标路径
(一)锚定“两个转变”
(二)践行“四快要求”
(三)运用“七大思维”
三、聚焦重点任务
(一)在老旧小区改造上攻坚突破
(二)在特色资源挖掘上深耕细作
(三)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创新实践
(四)在集体经济盘活上勇于探索
(五)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上持续用力
(六)在城市管理执法与城市建设融合上深化拓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三)严格督查考核
(四)营造良好氛围
XX街道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交流研讨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XX区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11月16日的专题培训班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将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刚才,大家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讲认识、谋思路、提建议,讲得都很好,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充分体现了对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思考和责任担当。各社区书记立足辖区实际,系统阐述了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资源挖掘、文旅融合发展、集体经济盘活、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的攻坚规划;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分享了城市建设管理、新就业形态群体服务等方面的学习感悟;年轻干部从创新方法、强化担当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执法中心负责人聚焦执法与建设融合,谈了很好的工作谋划。大家的发言,展现了街道上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的良好精神风貌。
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就如何推进街道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
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国城市工作已进入存量优化与增量提质并重的新阶段。从全国来看,2023年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7万个,完成投资近2400亿元,惠及居民超过千万户。某市在2024年完成49个小区改造,总投资3.3亿元,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厦门累计完成994个小区改造,居民满意度超过9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城市更新工作既是发展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
对XX街道而言,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既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城区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街道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短板弱项: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不足、服务功能缺失;社区资源盘活利用不够充分,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加以解决。
做好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群众参与作为最大动力,把群众受益作为最终目标。我们谋划的每一个项目、推进的每一项工程,都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必须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兼顾。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系统性的重构重塑。要以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聚焦痛点难点堵点,精准识别问题症结,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做到发现一个短板、补齐一个环节、提升一个领域。必须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城市更新涉及利益主体多、矛盾问题多,必须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始终,确保各项工作在法律框架内有序推进。
二、锚定目标路径,全力推动城市更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推进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关键在于行动,核心在于落实。我们要以“不破不立”的决心,冲破思维定式,打破路径依赖,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做到“两个转变”、践行“四快要求”、运用“七大思维”。
(一)锚定“两个转变”,筑牢干事根基
观念决定思路,作风决定成败。抓好城市更新,首先要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来一场深刻自我革命。
第一,要彻底“转观念”。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怕出事”的畏难情绪,树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意识。有的同志习惯于“等等看、慢慢来”,面对困难绕着走,面对矛盾躲着行,这种心态与当前紧迫的发展形势格格不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市更新是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的,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作为。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从粗放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单一功能转向复合融合,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要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勇于触碰深层次矛盾,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以新路径开创新局面。
第二,要切“转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城市更新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弘扬“事事落实到位”的担当精神,对定下来的事情,雷厉风行、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松手,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强化“件件锚定实效”的务实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精品工程。要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多到小区楼院察实情,多到施工现场解难题,多到居民家中听意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要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工作实绩,用城市面貌的改观、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来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果。
(二)践行“四快要求”,掀起实干热潮
当前,城市更新工作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以“快”字当头,争分夺秒,抢占先机。
一是要做到快部署。对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贯彻、第一时间明确任务。今天会议之后,各社区、各部门要在本周内召开专题会议,把本次研讨会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工作人员,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到人。要健全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二是要做到快谋划。要结合街道实际,紧扣居民需求,迅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社区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一周内形成本社区城市更新工作初步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和预期目标。街道层面要加强统筹指导,月底前完成街道整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方案编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确保能够落地见效。
三是要做到快行动。要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对已经确定的项目,立即启动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审批立项、招投标等程序,尽早进场施工。对正在推进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特别是对于居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尽快见到成效。
四是要做到快落实。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完善闭环管理,从问题发现到整改完成,每个环节都要有人跟进、有人负责。要强化考核问责,对工作推进不力、敷衍塞责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规依纪追究责任。
(三)运用“七大思维”,把稳发展航向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全局。城市更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紧密相连。要把城市更新置于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好改造开发与保护传承的关系,统筹好地上建设与地下管网改造的关系,统筹好硬件提升与软件完善的关系,让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每个阶段都要精心谋划、精细管理,确保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品质持续提升。
二要运用项目思维细化任务。要把城市更新工作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建立项目库,实行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每个项目都要明确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完成时限、责任主体,做到目标可视、进度可溯、结果可评。要推行项目工作法,把大任务分解成小项目,把宏观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干部对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项目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要运用运营思维激活效益。城市更新不能搞“一次性”工程,必须考虑长远运营、持续收益。要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对改造后的社区公共空间、配套设施等进行专业化运营,实现自我造血、良性循环。要探索“改造+运营”一体化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和后期运营,减轻财政压力。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社区经济,让城市更新不仅改善环境,更能创造效益、增强活力。
四要运用产业思维赋能发展。城市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