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单”了
(一)强化政治引领
(二)统筹制度建设
(三)注重协同联动
二、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浅”了
(一)深化理论武装
(二)强化警示教育
(三)弘扬清廉文化
三、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偏”了
(一)以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
(二)以纪律保障推动乡村振兴
(三)以担当作为服务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四、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虚”了
(一)大兴调查研究
(二)强化跟踪问效
(三)坚持久久为功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
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是重塑党和国家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我们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既是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更是推动xx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近期学习体会和xx工作实际,我围绕“四个不能”,就如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单”了,构建系统施治、协同发力的治理格局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打破“单兵突进”的思维定式,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维度统筹推进。xx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肩负着“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国家战略使命,更需要以系统思维破解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全面从严治党共识。近年来,xx市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开展“政治建设强化年”活动,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通过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2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超10万人次。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部分单位将学习教育“口号化”“形式化”的问题,未能真正将政治要求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例如,个别基层单位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仅满足于传达文件、应付检查,缺乏对政策精神的深度理解和主动践行。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构建“学、研、用”一体化机制。一方面,创新学习形式,打造“漓江清风讲堂”“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教学”等特色载体,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另一方面,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每季度对各单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将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形成“学有标杆、行有规范、干有目标”的良好氛围。
(二)统筹制度建设,织密监督执纪网络。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xx市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细则》《xx市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在执行层面,仍存在制度“空转”现象。例如,在公务用车管理中,个别单位存在“私车公养”“违规借用下属单位车辆”等问题,暴露出制度执行刚性不足、监督合力尚未形成的短板。对此,需强化“制度+科技”双轮驱动。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测系统,对异常支出自动预警。同时,深化“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将专项督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对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公务接待等问题开展“地毯式”排查。2024年,xx市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问题线索87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起,党纪政务处分36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三)注重协同联动,激发多元主体治理效能。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协同发力。在实际工作中,xx市建立了“市委统筹、纪委牵头、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但部分单位仍存在责任传导层层递减的问题。例如,个别乡镇党委对村级“小微权力”监管缺位,导致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解决这一问题,需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纵向层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具体任务;横向层面,推动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协同联动,将全面从严治党与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例如,在阳朔县试点“清风护航乡村振兴”行动,通过整合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等力量,对村级项目建设、惠民资金发放开展全过程监督,有效遏制了“微腐败”现象。
二、不能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看“浅”了,把握问题本质、深挖思想根源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解决表面问题,更要触及思想灵魂。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仍停留在“不违规吃喝、不公款旅游”等浅层理解,缺乏对作风建设背后政治逻辑的深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深化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xx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八路军xx办事处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年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将参观学习等同于接受教育,未能真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党性修养。对此,需创新教育方式,推行“理论+实践”双课堂模式。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题辅导,讲清政策内涵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等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党性。例如,在平乐县开展的“清风助农”活动中,党员干部通过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协调产业发展资金,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增强了宗旨意识。
(二)强化警示教育,敲响廉洁自律警钟。警示教育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xx市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工作,通过拍摄《漓江清风》系列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24年,全市共通报典型案例56起,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00余场次。但个别干部仍存在“看客心态”,认为违纪违法问题离自己很远,未能真正做到警钟长鸣。为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建立“分层分类”教育机制。对领导干部,重点开展“一把手”廉政谈话、家属助廉活动;对关键岗位人员,组织到监狱、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对普通党员干部,通过“廉政微课堂”“纪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例如,在市行政审批局开展的“廉政风险点大排查”活动中,通过梳理岗位风险、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
(三)弘扬清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