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
二、深刻把握“十五五”发展阶段
三、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系统谋划
在2025年全区服务业“十五五”规划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服务业“十五五”规划调研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刚才,有关部门汇报了工作情况,大家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思考深入、建议中肯,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在肯定成绩中坚定信心,在正视问题中保持清醒
“十四五”时期,是*区服务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发展体量迈上新台阶。“十四五”以来,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总量持续扩大。到2024年底,服务业增加值预计突破500亿元大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至55%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引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彰显了中心城区的强大消费活力和辐射能力。
二是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转型中促升级,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核心商圈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增加值占比显著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IP,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恢复并超过疫情前水平。
三是民生服务得到新改善。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社区商业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显著。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态蓬勃发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中,超过七成来自服务业领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开放创新呈现新气象。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全区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20%以上。大力引进了一批知名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时,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直播经济等蓬勃兴起,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短板和压力挑战。从结构看,传统服务业占比依然偏高,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价值链地位有待提升。从动能看,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部分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依然存在,新的增长点培育尚需时日。从竞争看,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资源、人才、市场的争夺愈发白热化,我区作为老城区,在空间载体、成本优势等方面面临压力。从环境看,一些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要素保障、政策协同、监管模式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在“十五五”期间拿出有效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把握“十五五”发展阶段,在认清大势中找准方位,在服务全局中担当作为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区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研判形势,深刻认识服务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谋划好、实施好“十五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服务业是*区立足区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区作为中心城区、老城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硬约束日益趋紧,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就业容量大、附加值高的特点,完全符合我区的发展实际和转型方向。服务业兴,则*区兴;服务业强,则*区强。我们必须将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抓手,举全区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要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服务业发展正呈现出数字化、融合化、品质化、绿色化的鲜明特征。数字经济正在全面重塑服务业形态,线上消费、平台经济等新动能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不断深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需求旺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着文旅、康养、教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升级。我们必须顺应这些趋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三要科学确立“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我区发展基础和未来潜力,建议“十五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构建起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60%以上,





